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十四章 平安府代银券(下),大明求生记,拉拉袖,三八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代银券”后物价在平安镇就是按照粮价制定的,整个延绥地区不缺粮,反过来粮价又参照“代银券”的购买力来决定市价,这就让章子俊不得不需要寻找一个白银购买粮食的中间价出来。

当前抛开灾荒地方外,像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是产米区,这些地方的米价是一两银子能买到四石米。南方的大米运到西北边陲,其市场价是一两银子买到一石米。若是遇到丰收之年的时候,一两银子能买到八九石米,中间的差距很大。

目前的白银购买力也按照米价计算的,就好比平安镇是一个小池子,外面就是一个大池子,怎样做把小池子跟外面大池子的水位持平,如果有点相差也不能太大。最后“代银券”一两面值为四石米计价,大部正常年份时物价肯定稳定,“代银券”的购买力因为跟大池子的米价挂钩,如果碰上灾年,“代银券”购买力势必也会下降,不过小池子也有储水功能,到时用于贴补,波动也不会太大,相反还能升值,起到中流抵柱的作用。

反过来如果遇到丰年,一两银子能买到八九石米的时候,就大量买进大米,章子俊是农民出身,知道粮食在古代就是财富,不嫌粮食多的道理。除了口粮外,许多的杂粮不管在食用上,养殖上,最大的去处就是酿造,而酿酒就是一个无底洞。

不管怎么算,要平抑平安镇范围内的物价就是小儿科了,平抑整个榆林延绥地区也不在话下,说起来仿佛前景很好,实际做起来很不容易了,首先就是当一两白银的购买力超过大米价的四石时怎么去应对的问题,光收购肯定吃不消,单单一个平安府的实力想要跟整个江南产米区扳手腕,没这个必要,也耗不起,好在古代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从江南运往西北路途遥远,就算江南产粮区风调雨顺,一两银能换成十石米,到了西北榆林也要变成五石到六石了,而所要提防的是平常年份大米在江南的正常价,一两银换四石米,也是“代银券”的平抑价,运往西北就要去掉一石左右的差价的话,为了弥补这个差价就需要平安府来垫补。

西北的主食本不是大米,对大米的需求不是很敏感,相反是黍米(小米)、菽豆(黄豆)、小麦、大麦、高粱这些,现在有了土豆、玉米后慢慢也成为了主粮,而高粱、菽豆、红薯、南瓜成为了杂粮,用做养殖、酿造。而大米就是辅食,这对“代银券”非常有利。

这就是章子俊还不想把“代银券”扩散开去的想法,等于要在大明发行出一种全新的钱币,先不说朝廷的反应,外省老百姓是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

莲花楼:十年生死不思量

程许舟